4月3日,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携手西南财经大学、石室联合中学蜀华分校,并联合青羊区人大代表、退役军人代表、少城街道机关第一二支部及相关社区党员代表,构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育人链条,通过校地共建新模式将城市肌理转化为立体课堂,在历史长巷中共同打造了一堂“行走在校门口的思政课”。
这场研学活动以“追寻校友足迹,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依托教联体协同育人网络,让思政教育跨越学段壁垒:高校学者引领理论建构,中学教师深耕实践路径,社区党员活化在地资源。
下午2点左右,研学队伍在省一中旧址集结,以徒步的方式开启了红色研学之旅。此次行程途经新华日报旧址、少城公园旧址(人民公园)、努力餐、十二桥烈士墓等四川省首批红色遗址,每一处都承载着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树德协进张勇老师为同学们讲述革命往事
在新华日报旧址,树德协进中学的张勇老师为同学们讲述革命往事,革命先辈们在艰难环境中坚持传播进步思想的勇气和智慧让同学们深感敬佩。在少城公园旧址(人民公园)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和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同学们垂首肃立,缅怀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先烈们。在金河路“努力餐”新址,同学们驻足聆听“革命菜谱”背后的故事。
研学队伍行至十二桥烈士陵园
下午5点左右,研学队伍抵达十二桥烈士陵园。在纪念碑前,师生们共同研读史料,多维度了解历史事件。树德协进宣讲团的罗翔老师详细讲解了杨伯恺、曾鸣飞等校友在革命斗争中的具体事迹。通过展示囚室墙壁刻字的高清复原图、解析烈士手稿中的加密文字,还原地下工作者的信息传递方式。
这场为期一天的研学活动,将成都的街巷化作立体的教科书,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校门口”的思政课。
文 张佳迎
来源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蜀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