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中学,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特聘教授戴伟被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聘请为成都市共享科学教育专家,成为首位入驻的外籍专家,标志着成都市依托教师共享中心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迈开了一大步。
科学家当共享教师,为科学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戴伟教授来自英国,是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2016年被“典赞·2016科普中国”评选为"科普中国特别贡献者”,2020年受到中国科协的邀请担任“科普中国形象大使”,被誉为 “用化学点燃中国孩子科学梦的洋教授”。他将作为成都市共享科学教育专家,通过专题讲座、实验展示、座谈指导等形式,对成都市中小学的科学教育进行指导。
成都市自2024年以来,先后会同在蓉高校、科研院所、行业机构和科学教育场馆,征集遴选了300余位科学家、科幻科普工作者入库,涵盖了人工智能、核能、清洁能源、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为学校科学教育提供了多元选择。此次首位外籍专家的加入,更是丰富了共享教师的人才品类,促进了科学教育与国际接轨。
“网红教师”建工作坊,推动科学教育教师朋辈成长
在推进科学教育师资建设过程中,成都市不仅注重外部高端人才的引入,还积极挖掘本土优秀教师资源。推动本市的“网红科学教师”组建工作坊,通过经验分享、教学研讨、案例分析、共同实验等形式,带动更多科学教育教师共同成长。这些工作坊成为了教师们交流互动、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促进了科学教育教师群体的朋辈互助与共同进步。
例如,来自树德中学的“银角大王”屈川老师成立了科学创新实验工作坊,吸引了众多一线科学教师积极申报加入工作坊,最终遴选出9位优秀的工作坊成员。科学创新实验工作坊通过定期组织实验活动,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创新科学教育的实验,提高课堂质量,开始在全市科学教育领域发挥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打造特色试点校,擦亮科学教育特色品牌
成都市积极推动科学教育特色试点校建设,以点带面提升全市科学教育水平。目前,试点学校从顶层设计开始,由成都市邀请共享科学教育专家介入,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创新尝试,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科学教育路径,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科学教育特色。
学校结合自身优势,开发了一系列特色科学课程,如机器人编程、现代农业种植、生物多样性探究等。同时,引导学校加大对科学教育设施设备的投入,建设了现代化的实验室、创新工作室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学实践环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推进科学教育共享活动,点燃学生科技创新梦
为了让科学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成都市持续推进各类科学教育共享活动。如邀请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将科技创新的作品带进学校进行展示演示,为中学生解答科技创新的思路和难点。此外,还举办了科普科幻展览、科学实验直播、实验室研学和科创案例遴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学习和共享经验的平台。
通过这些特色活动,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点燃了心中的科技创新梦想。许多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出了出色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其作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为成都市科学教育成果增添了亮丽色彩。
随着首位共享科学教育外籍专家的入驻,以及各项科学教育举措的深入推进,成都市的科学教育事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成都市将继续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创新科学教育模式,为培养具有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城市科技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