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科大讯飞重回双位数增长。
近日,科大讯飞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和2025年一季度报告。
财报显示,2024年,科大讯飞营收233.43亿元,同比增长18.79%;公司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24.95亿元,同比增长超6倍,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财报背后也透露出一些“隐忧”。2024年,科大讯飞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0亿元,同比下降14.78%,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不仅如此,2025年第一季度,科大讯飞的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1.93亿元、2.28亿元。
去年增收不增利
今年一季度亏近2亿
对于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下降,科大讯飞把原因主要归结于“研发投入”及“计提坏账减值损失”。
2024年,科大讯飞新增研发投入7.4 亿元。跟上期比,增加了足足4.1亿元。而在计提坏账减值损失上,去年达到了10.14亿,计提坏账准备较去年同期增加2.77亿元。
科大讯飞的研发投入占其营业收入比例达到19.62%,去年这块投入达到了45.80亿元,同比增加19.37%。事实上,近几年其研发投入一直在上升。2021年、2022年、2023年,其研发投入分别为29.36亿元、33.55亿元、38.37亿元。
如此高额的研发投入费用,公司坦言是为了抢占这一波“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根红利”。
4月22日,董事长刘庆峰在科大讯飞2024年度及2025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我们(在研发上)还要保持,因为科大讯飞要抢占这一波通用人工智能的根红利,这不仅是国家的战略使命,也是我们未来在商业方面获得更大回报必须干的事。”
4月20日,讯飞星火深度推理模型X1升级,升级后的星火X1在推理、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等通用任务方面,实现效果对标 OpenAI o1 和 DeepSeek R1。
不过,刘庆峰也表示,科大讯飞会保持相对健康的研发投入增长模式,未来毛利的增速会比研发投入增速更快,从而使得研发占比逐渐下降,释放更多的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科大讯飞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却仍处于亏损状态。
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科大讯飞营收46.58亿元,同比增长27.74%;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1.93亿元、2.28亿元。
对此,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联系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教育业务持续增收 毛利率出现下滑 从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来看,科大讯飞将公司营收分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智慧城市、运营商、智慧汽车、企业 AI 解决方案、及其他等八项业务。 财报显示,智慧教育、开放平台及消费者、智慧城市业务是营收占比前三的业务。 其中,智慧教育业务作为科大讯飞的重头业务之一,去年实现营收72.2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30.97%,同比增加29.94%。 “教育C端业务持续增长,去年以学习机为代表的教育C端硬件实现翻番增长,今年一季度也是实现接近翻番,表现出非常好的增长势头。”在科大讯飞2024年度及2025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刘庆峰透露。 据年报介绍,科大讯飞的智慧教育业务系统性构建面向 G/B/C 三类客户的业务体系。其中,G端业务主要以市县区等区域建设为主体,涵盖面向区域内教育管理者和学校师生等各类用户的因材施教综合解决方案等;B 端业务主要以学校建设为主体,包括面向学校的智慧黑板、智慧课堂、大数据精准教学、英语听说课堂、数智作业及创新教育等;C 端业务主要以家长用户群自主购买为主,包括 AI 学习机、个性化学习手册、易听说、课后服务课程服务等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业务营收增长的同时,其毛利率也是出现了下滑。财报显示,2024年,科大讯飞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毛利率为54.94%,比上年同期下降1.65%。 与此同时,成都商报教育发布注意到,近8年来,在科大讯飞的教育业务处于增长趋势时,其毛利率却在波动下滑。 过去8年,科大讯飞的教育业务营收从2017年的13.90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72.29亿元,毛利率却从2017年的59.24%下降到了2024年的54.94%。期间,2022年,毛利率甚至降到50%以下,为49.39%。 “科大讯飞教育业务的毛利率下滑,主要受硬件成本(如学习机)、定制化项目的高研发运维投入,以及作业帮、网易有道等竞争对手补贴战挤压利润影响。”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成都商报教育发布分析表示。 当前,学习机市场竞争激烈。从2024年线上线下全渠道市场的表现来看,根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作业帮位列整体市场的销量第一,科大讯飞排名第二,学而思排名第三;而单从线上市场来看,教培企业作业帮、学而思和小猿则包揽了销量前三名。 曾立下千亿营收目标 去年营收230亿 2021年2月,在公司高速增长时期,刘庆峰曾在企业年度计划大会上,明确了科大讯飞人工智能2.0时代的奋斗目标:十亿用户,千亿收入,万亿生态,希望未来5年之内实现。 按照目标,科大讯飞在2025年需达到1000亿元的营收。 事实上,定下目标的2021年,科大讯飞实现营业收入183.14亿元,同比增长40.61%,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然而,接下来的几年,科大讯飞的增长速度不尽如人意。 财报显示,2022年,科大讯飞实现营收188.20亿元,同比增长2.77%;2023年,科大讯飞实现营收196.50亿元,同比增长4.41%。 对于过去两年的个位数增长,刘庆峰在科大讯飞2024年度及2025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总结发言时表示:“过去2年,我们在打两个关键的仗,一个是自主可控,因为我们被美国极限施压,必须把我们所有的研发体系移到国产平台上,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另一个是G端业务的调整,面向政府的G端业务一直是讯飞非常重要的一块业务,但这几年政府资金相对困难,我们将这一块的业务的比例降了三分之一。” “我们扛住了。”刘庆峰表示,基于此,去年科大讯飞的营收增长重新回到了2位数。2024年,科大讯飞营收233.43亿元,同比增长18.79%。 但这是否意味着今年能实现千亿营收的目标? 张毅分析:“2025年实现千亿营收的可能性较低,除非进行大规模并购,但意义不大。不过,设定高目标并非坏事,可推动企业在教育、医疗、消费终端等领域的探索,并促进创新业务和商业模式的突破。” 产业分析师张书乐也表示:“千亿营收的豪言壮语,且听着就好,别太当真。”他认为,AI要实现指数级营收,需要颠覆式创新驱动的产品问世,目前科大讯飞还没展示出类似的产品,其走的AI语言领域和其所推出的大模型,依然是其核心驱动力和护城河,也是其他AI友商没有深入探索的领域,一旦攻克难关,就能实现“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可能。当然,也不排除友商另辟蹊径,颠覆其AI语音护城河,实现“智取华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