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创新金融”噱头 远离区块链与虚拟货币风险“新陷阱”

张彩虹 2025-05-14 17:20

成小信

互联网上大小事,观六路,评八方。

>

近年来,“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元宇宙资产”等术语闯入大众视野,打着“创新金融”旗号的区块链投资、虚拟货币交易承诺着“百倍收益”“财富自由”,让无数投资者晕头转向、盲目跟风陷入困境。根据国际知名金融研究机构‌摩根大通发布的《全球加密货币与区块链投资风险报告》显示,过去三年里,因参与非法区块链投资和虚拟货币交易而遭受损失的投资者数量呈显著上升态势,年均增长率高达18.1%,这一数据犹如一记警钟,提醒我们保持警惕,认清这些“新陷阱”的本质,远离潜在风险。


“创新金融”:不法分子的骗局外衣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具有潜力的底层技术,在供应链管理、政务服务等领域在供应链管理、政务服务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以供应链管理为例,世界知名咨询公司贝恩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商品从生产到销售全流程的信息追溯,可将供应链的透明度提高27.4%以上,有效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但非法金融市场中,区块链技术却被不法分子扭曲利用,成为他们忽悠投资者的工具。

虚拟货币交易更是乱象丛生,比特币、以太坊等虚拟货币价格的暴涨暴跌,让不少人幻想一夜暴富。根据权威金融数据平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库的数据,比特币价格在过去的十年间经历了多次大幅波动,最高时曾达到近9.3万美元一枚,最低时曾跌至几千美元,价格波动幅度超过20倍。一些非法交易平台利用投资者的投机心理,发行毫无价值的“空气币”,以拉人头、传销式奖励为诱饵,吸引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入局,最终血本无归。

 

风险“新陷阱”:多维度且深远的危害

从个人家庭层面来看,他们投入的资金多为积蓄或借贷。一旦项目崩盘、平台跑路,将面临财富尽失、债务缠身的困境。在参与非法区块链投资和虚拟货币交易的投资者中,有超过87%的人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其中65%的人甚至因此陷入债务危机,家庭经济状况急转直下。一些投资者在遭受巨大损失后,心理压力过大,甚至引发极端行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从社会层面来看,虚拟货币交易因匿名、跨境特性,极易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资金的无序流动扰乱了市场秩序,增加了金融风险,还引发了投资者维权聚集、投诉频发等,严重破坏了社会稳定。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虚拟货币交易风险监测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因虚拟货币交易引发的维权事件多达125367起,涉及金额超过200亿元。这些维权事件不仅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也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给政府部门的监管和社会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远离风险“新陷阱”:需多方协同发力

监管部门应强化担当,关注金融动态,完善法规填补空白,严审严管区块链投资与虚拟货币交易,打击非法金融。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需履责,严审产品服务,拒为非法活动提供渠道,强化风险提示。投资者要保持理性,加强学习,提高风险识别力,不轻信“高收益”“创新概念”,投资前充分了解评估风险,守好财产。

“创新金融”本是推动经济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利器,不应成为不法分子行骗的工具。面对区块链投资与虚拟货币交易的风险“新陷阱”,只有保持清醒头脑,强化监管、多方联动、全民防范,才能让金融市场稳健有序,真正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