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自我评估?用什么评估?如何评估?……近日,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举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阶段推进会暨自我评估项目成果分享会”。
活动现场
作为全国首批实验区之一,双流区自2023年12月以来,聚焦自我评估、师幼互动、教研改革等领域,形成了多项可推广的实践成果。本次会议以“深耕·协同·赋能”为主题,通过专题汇报、新书发布、现场观摩与专家指导等形式,全面展示了区域学前教育的创新成果,推动全区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迈向新台阶。
主会场
理论到实践的运用与探索
从《百问百答》到《自我评估60问》
本次会议上午的主会场设于双流区协和幼儿园,一场聚焦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在此展开。
双流区教育局学前科科长高永红详细介绍了双流区35个优秀的操作性成果,重点强调了“常态化自我评估”在实验区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并提出了“1+1+N”的行动路径——“1”指代教研改革与自我评估这两个核心要素,“N”涵盖了师幼互动、自主游戏、幼小衔接、协同共育等关键内容。
双流区教育局学前科科长高永红发言
随后,双流区协和幼儿园园长巫小芳和机关幼儿园园长万莉从园所实践的角度出发,分享了她们在运用自评机制优化游戏活动设计、提升师幼互动质量方面的宝贵经验。两位园长都秉持着让“自评如空气般自然流动”的核心理念,将自评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正如万莉园长所言:“自评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这充分体现了自评在学前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双流区东升丰乐幼儿园园长郑建梅提出了关于传统进餐评估的三大难题,并呼吁构建多元主体共建的巡班网络,将自评机制延伸至午睡照料、户外活动等全场景。双流区音美幼儿园副园长王文姗与立格幼儿园副园长王梦洁则分享了两所幼儿园在教研共同体下,如何共同探索和构建“午睡环节”自我评估标准。
活动现场
深圳市罗湖区托幼幼教集团党支部书记、总园长马岚对双流区园所的自我评估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表示:“双流区园所从小切口、细致入微地进行自我评估,值得我们学习。评估不仅是标准,更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
发布《自我评估60问》
同时,会上还正式发布了《自我评估60问》,为全区幼儿园提供了系统化、可操作的自评工具,标志着双流区在质量评估体系建设上取得重要突破。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昊在新书发布仪式上对《自我评估60问》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书籍封面上的问号由60个圆点组成,恰好与书名相呼应,强调了自我评估的核心在于“自我”。他鼓励大家勇敢迈开自问自答的第一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自我评估机制。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昊发言
最后,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卿子俊在总结讲话中提到:“自我评估背后蕴藏的是对教育的爱与责任,它是引领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力量。我们将继续沿着这条道路,携手共进,为全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示范样本。”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卿子俊发言
分会场
聚焦游戏与自评融合
双流区幼儿园展示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日下午,永安幼儿园、怡心三幼、怡心六幼、怡心九幼四个分会场同步开展“游戏中的自评实践”活动。
在各分会场中,各幼儿园围绕建构游戏、表演游戏、角色游戏、规则游戏这四种不同类型的游戏形式,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丰富且深入的环节。首先,各园所进行了实践汇报,详细分享了在游戏活动中融入自评机制的具体做法、遇到的问题以及初步的成效。随后,与会人员走进游戏现场,进行游戏观摩。大家近距离观察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表现,感受游戏氛围,同时留意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幼儿在自评过程中的反应和成长。
永安幼儿园分会场
怡心三幼分会场
怡心六幼分会场
怡心九幼分会场
专家们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园所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尤其对“理论建构—实践重构—经验编码”的闭环自评流程表示赞赏,认为这一流程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游戏与自评的融合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同时,专家们也针对“评估标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游戏核心价值的深度挖掘”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为园所下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此次活动强化过程指导与经验交流,全面呈现了自我评估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充分发挥了实验区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区域内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双流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双流区将持续深入践行“扎根一线、服务实践”的实验区探索精神,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提升区域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致力于为国家实验区建设打造可借鉴、可推广的“双流样板”。
文 王婷婷
实习生 卫星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