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生殖医学“巴蜀答案”!生殖医学年会在蓉召开

四川名医 2025-05-26 13:55

四川名医

打造四川最大的名医聚集地。

>

2025年5月24日,由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主办,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生殖医学分会、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辅助生殖医学中心(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四川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管理中心承办的"2025年生殖医学分会学术年会暨生殖医学伦理培训会议"于锦江宾馆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殖医学领域专家学者、医学同仁及各界朋友齐聚“天府之国”,共同开启这场学术盛宴。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曾俊教授、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莫小堃秘书长、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吕群教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黄国宁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靳镭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平教授等嘉宾莅临本次学术年会。

本次会议围绕"聚焦生殖前沿 赋能健康未来"主题,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共同展开前沿性的学术思辨与实践探索,积极应对人口健康需求增长、技术革新加速等新挑战,为提升四川省生殖健康服务能力注入新动力。

启幕:共绘学科发展新蓝图

上午8时,开幕式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吕群教授进行开幕致辞,吕主任在致辞中提到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生殖医学分会始终以“促进学科发展,服务百姓健康”为宗旨,致力于推动区域生殖医学规范化、统筹化建设。本次年会以“聚焦生殖前沿,赋能健康未来”为主题,不仅搭建学术平台探讨行业前沿进展、技术突破与发展方向,还将通过生殖伦理培训专题,围绕核心原则、伦理挑战及应对策略,强化行业伦理规范意识,保障技术应用符合文明底线与社会公序良俗,助力国家生育政策落地。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曾俊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作为省级最大综合医院,肩负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管理中心职责,严格规范技术操作、加强质量控制,保障辅助生殖技术安全合规。他期望通过会议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凝聚行业力量,以严谨科学态度和高度伦理责任感推动生殖医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黄国宁教授指出,生殖医学作为探索生命奥秘、维护生命希望的前沿技术,为不孕不育家庭带来希望,是推动世界文明的基础。过去一年,生殖医学在技术研究、临床规范等方面有显著进步,面对当下生育率低下现状,未来需关注生育群体生理咨询、遗传病筛查等,尤其需提升生殖医学医生对临床遗传学理论与技巧的掌握,以正确评估基因变异风险。

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莫小堃秘书长在致辞中热烈祝贺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2025年生殖医学分会年会暨生殖医学伦理培训会议开幕,向莅临成都的全国专家表示感谢,并致敬全省生殖医学工作者的辛勤奉献。他强调,会议的顺利举办得益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单位的支持,全国专家的参与为四川生殖医学发展带来宝贵机遇。作为协会执行者,他表示将进一步做好服务、整合资源,推动区域生殖医学事业进步,并衷心祝愿大会圆满成功,参会人员在成都度过充实时光。

学术纵贯线:前沿技术与伦理思辨双轨并行

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芳教授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曾玖芝教授共同主持下,黄国宁教授率先开讲。黄国宁教授在报告中深入剖析了人类配子和胚胎实验室操作的伦理问题。他指出,随着PGT(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逐步进入临床,代孕、胚胎归属等问题引发广泛伦理争议,需严格遵循患者利益、知情同意等核心原则。针对胚胎实验室操作,他强调激光活检、延长培养等技术的安全性仍需验证,操作人员需强化遗传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储备,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应对高龄生育、遗传病筛查等复杂需求。此外,他建议通过信息化管理、差错分级制度提升操作规范性,并呼吁各地结合实际制定辅助生殖技术管理细则,警惕商业化风险,确保技术应用始终以保障患者权益和社会公序良俗为底线。

上海市妇幼保健和优生优育协会李善国教授在报告中系统梳理了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法律困境与典型案例。他指出,当前我国辅助生殖技术监管依赖部门规章,但缺乏专门立法。他呼吁加快专项立法进程,明确技术应用的法律边界。报告通过丰富案例,为生殖医学从业者在法律风险、规范临床操作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

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颜军昊教授在报告中聚焦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的质控管理,强调遗传咨询需明确技术局限性,全流程质控涵盖术前评估、检测移植及术后跟踪,移植前需双人核对,术后须产前诊断。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他分享了智能设备监控和多学科协作的实践经验,强调减少人为干预与标准化操作的重要性。报告最后以嵌合胚胎引发的医疗争议为例,警示从业者需坚守“产前诊断不可替代”原则,即使检测流程无懈可击,也需通过充分沟通与规范操作降低医患风险。颜教授的分享为PGT技术的规范化应用与质量提升提供了重要参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靳镭教授在报告中深入剖析了高龄生育的复杂挑战与伦理困境。他指出高龄生育面临妊娠风险高、辅助生殖成功率低等问题,需遵循伦理原则平衡生育意愿与母婴健康。并且靳镭教授还强调辅助生殖需严格评估,推行孕前、产前全流程管理,建议设定生育年龄上限,完善医保政策,加强社会支持以优化资源分配与母婴照护,推动高龄生育问题的科学化、人性化解决。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滕晓明教授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携带者筛查的伦理规范与实践挑战。他强调,筛查需以自主原则为核心,在备孕/孕早期充分告知技术存在与局限性,通过详细知情同意书明确检测范围与患者选择权(如显性遗传病意外发现的告知意愿)。技术应用中,需优先报告临床可干预的疾病(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避免披露不可干预的遗传信息引发心理伤害。他呼吁生殖中心加强遗传学能力建设,或通过基层义诊弥补咨询资源不足,并建议伦理委员会引入多学科代表,确保筛查项目的社会公平性与伦理合规性。报告以实际案例与伦理原则结合,为携带者筛查的规范化操作提供了可借鉴的伦理框架与实践路径。

技术应用的边界探索

会议下半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平教授在研讨会上聚焦PGT(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临床医学中的可为和不可为,指出技术“可为”需严守适应症明确、安全有效等原则,适用于严重单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平衡易位等场景,避免因“技术代际”盲目应用。临床层面,她建议建立“临床科室+遗传学+检测技术”三方协同咨询机制,检测前需验证致病基因、避免过度筛查,对“临床意义不明”变异需充分告知风险。刘平教授指出技术应用需以“健康生育”为核心,在创新与伦理间寻求平衡,守护生育健康底线,让在场嘉宾对PGT健康的开展有了更新的认识。

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元华教授在报告中提到尽管当前辅助医疗生殖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胚胎风险依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未来生殖医学领域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深入了解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从而为优化辅助生殖技术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全松教授在报告中聚焦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建设与运作,系统阐述其在辅助生殖技术(ART)规范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他指出,ART因涉及胚胎操作、遗传干预等,易引发传统家庭观念冲击、技术安全性争议、商业化风险等伦理问题,需通过专门伦理委员会实现全过程监督。全松教授的报告以丰富案例与制度设计为切入点,为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规范化运作提供了实操指南。

焦点交锋:破解临床实践难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王树玉教授讲解“性染色体异常对生殖影响”,结合临床案例与检测技术,系统阐述其在辅助生殖中的诊断、遗传咨询及伦理考量。王树玉教授的报告以扎实的遗传学理论与丰富的临床数据为支撑,为性染色体异常患者的精准诊疗与伦理决策提供了科学路径,强调多技术联合与跨学科协作在生殖医学中的关键作用。

同时,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吕群教授在“卵巢功能早衰诊治进展与突破”的报告中指出卵巢早衰(POI)发病率在40岁以下女性中占1-3%且呈年轻化,病因涉及遗传、自身免疫、医源性等多方面。在治疗方面,激素替代疗法可缓解症状但无法恢复生育,供卵受限。干细胞与富血小板血浆(PRP)等新兴技术展现潜力,PRP在动物实验中能增加卵泡数量、改善卵巢功能,但临床效果仍需验证。目前POI治疗仍存挑战,需进一步探索安全有效的创新疗法与个体化策略。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生殖妇幼医院梁鑫教授在“免疫因素的复发性流产及中药治疗”强调,免疫失衡是RSA(复发性流产)的核心机制之一,西医免疫治疗与中医药干预均显示潜力。其中,淫羊藿苷等中药通过多靶点调节母胎免疫微环境,为RSA治疗提供了新方向。未来需进一步明确中药作用机制,推动中西医结合在免疫性RSA诊疗中的应用。梁鑫教授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数据,为免疫性RSA的精准诊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治疗思路,尤其凸显了中医药在免疫调节中的独特优势,展现了中西医结合在生殖医学中的独特魅力 。

聚力前行:构建巴蜀生殖健康新生态

此次学术年会暨生殖医学伦理培训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生殖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平台,也为推动四川省生殖医学事业的规范化、同质化发展,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未来,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生殖医学分会将继续秉持“促进学科发展、服务百姓健康”的宗旨,携手全省同仁,加强基层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和科普宣教,助力更多家庭实现生育梦想,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

 

四川名医编辑:廖可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