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低空经济”这个名词,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随着低空经济越来越“热”,市场对人才对需求日益迫切,各大高校也开始纷纷布局低空经济培养。
6月9日,西南民族大学正式官宣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旨在面向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培养适应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打造产教融合新标杆。
如何培养?
探索四方协同育人机制
日前,西南民族大学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揭牌暨“智联低空产教同行——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和产教融合”论坛在航空港校区举行,省内外政府部门、企业、行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嘉宾及师生代表等近200人参加论坛。
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永强在致辞中指出,四川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省份,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空域运行管理、盘活低空空域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新成效。“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为己任,积极探索‘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四方协同的育人新机制。”
据王永强介绍,低空经济产业学院由学校管理学院牵头、电子信息学院协同建设,学校要努力将此教研实体打造为“产教融合”的先锋阵地、“特色学科”的创新高地、“服务区域”的赋能桥梁,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贡献“低空智慧”和“民大方案”。
前景如何?
低空经济可达万亿市场
2025年4月,教育部官网更新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成为《目录》增列的29种新专业之一。
根据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来看,今年全国共有6所“双一流”高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这一专业,分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除此之外,其他高校也在积极筹备低空经济的相关布局,比如通过举行人才培养论坛,设立研究院、培训班,校企合作,搭建校地联动平台等形式进行低空经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至于四川省内,在更早的2023年1月,电子科技大学就正式宣布四川省无人机学院成立,与四川省教育厅、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学院共建协议,表示将着力培养无人机领域尖端科技领军人才和产业创新人才,全力推进无人机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为四川乃至全国构筑无人机产业创新高地提供有力的人才与科技支撑。
今年3月,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宣布与泛美智飞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学院”;5月,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天府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正式揭牌,等等。
为什么各大高校纷纷投身布局?低空经济前景如何?
据相关报道,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项目落地。以成都为例,在一季度新签约的151个项目中,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质生产力项目占比超五成。
据相关机构预测,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超6700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文 沙西雪儿
图据西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