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时代浪潮下,一座承载着黑土地深厚文脉与发展希望的文化地标在北大荒核心腹地拔地而起。由驻苏央企中交二航局三公司匠心打造的宝清县文化创意中心,以创新工程技术与多元文化功能,为区域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宝清县文化创意中心地处北大荒核心区域,项目占地5.4万平方米,总投资1.96亿元。作为驻苏央企,中交二航局三公司建设团队历时两年攻坚克难,克服疫情导致的施工中断、材料运输受阻等重重困难,于2022年10月完成主体封顶,并在2023年8月正式向公众开放。该中心的建成,标志着宝清县在文化事业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开启了文化繁荣的新篇章。
该中心功能布局完善,规划四大核心功能区域。其中,4650平方米的大剧院可承接各类大型文艺演出;5500平方米的图书馆藏书超十万册;6200平方米的博物馆留存城市记忆;5500平方米的文化馆融合青少年与老年活动中心等功能。县文广旅局局长王春山表示:“这不仅是文化场馆的集合,更是文化产业的孵化器。”其波浪形屋顶与空中花园的设计,让整座建筑犹如破浪前行的航船,成为居民拍照打卡的热门背景,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面临了一项技术难题——30 米大跨度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这种无柱大空间设计虽完美满足剧院需求,但在高寒地区应用尚无成熟先例。然而,建设者们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精湛的专业技术,昼夜攻关,运用迈达斯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模拟预应力钢筋张拉时的应力变化,创新采用“先两边后中间”张拉顺序,开发分批次张拉监控系统,实时调整控制精度,最终形成的《高寒地区大跨现浇混凝土GBL密肋空心楼盖施工工法》,不仅攻克了技术壁垒,更获评黑龙江省省级工法,申报多项国家专利。当剧院迎来首场演出时,无立柱的宽阔视野让 1600 名观众无不惊叹工程的精妙,充分展现了驻苏央企在技术创新和工程建设方面的卓越实力。
自文化中心投入使用以来,宝清县文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去年中秋夜,文化中心东广场化身为诗意盎然的传统文化市集,市民们在这里手提自制灯笼,在投壶区一试身手,孩子们围坐着绘制兔儿爷团扇,最热闹的月饼制作区飘散着豆沙与枣泥的甜香,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授着面皮包裹馅料的技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设计了活动护照打卡体系,参与一项体验就盖一枚特色印章,极大地提高了市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理论宣讲区里,志愿者将政策理论融入东北民间故事,听众捧着盖满印章的打卡簿笑意盈盈,这种创新的宣传方式让政策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近日,升级后的博物馆展厅内,一件蛋雕作品《东北八大怪》引得参观者驻足——0.2毫米的蛋壳上雕刻着“窗户纸糊在外”等民俗场景。这些曾亮相黑龙江国际文博会的50余件宝清文创,如今常驻博物馆专题展区,成为激活历史的文化触点。文化中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体验,为宝清县的文化传播和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文化中心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宝清县文旅产业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和项目。“芝樱仙子”IP系列文创的开发,为当地的文化产品注入了新的活力;旅游护照打卡系统的推出,让游客在旅行中有了更多的参与感和趣味性;天府景区的数字光影秀以及知青文化园的沉浸式情境剧《知青岁月》,更是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开启了从单一场馆到创意集群的新图景。截至目前,全县文旅投入累计突破8亿元,文化中心如同引擎,带动彩云岭、圣洁摇篮山等景区组成文旅矩阵,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了宝清县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
据悉,今年4月份开工的位于文化中心西侧的文旅消费聚集区,占地面积3.87万平方米,将于年底完成主体建设。届时,一条集非遗展示、创意市集、美食街区于一体的文化走廊将呈现在人们面前,为当地人民带来更多惊喜与期待。这将进一步丰富宝清县的文化旅游内涵,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宝清县文化创意中心的建成,是驻苏央企中交二航局三公司在文化工程建设领域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是宝清县在文化事业发展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场所,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为宝清县的文化产业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座文化新地标,必将在黑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宝清县的未来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汪俊 红星新闻记者 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