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医疗健康领域加速向精细化管理转型的关键时期,儿童保健行业正面临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生育率结构调整与技术迭代升级的多重挑战。6月30日,由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主办,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健康传播分会承办,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都高新区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协办的“2025科主任大讲堂-儿保学院”活动吸引了川内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管理者与技术骨干齐聚一堂,围绕人才培养、AI技术应用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为新时代儿童保健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探寻实践路径。
本次活动由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高新妇女儿童医院党委宣传统战部吴玉川担任主持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高新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熊菲主任医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高新妇女儿童医院党委宣传统战部李世琪担任主讲嘉宾,通过"专题授课+案例分享+圆桌研讨"的形式,围绕儿保学科建设中的人才管理、技术应用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实践引领 勾勒儿保发展清晰路径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高新妇女儿童医院党建负责人王海英在致辞中介绍,作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首家全托管的三级甲等标准建设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高新妇女儿童医院的管理层骨干与医护核心力量全部来自本部,从管理体系到技术标准均实现“四个同质化”。她提到,在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推进的当下,妇幼保健机构正面临从规模扩张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型,而绩效管理、人才培养与健康传播能力建设,已成为破局的关键议题。
“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但人才短缺仍是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医院党建负责人王海英表示,即便在华西平台,兼具临床经验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依然稀缺。为此,相关机构计划构建长效交流机制,除年度专题活动外,今年下半年还将启动“妇幼文化与健康宣教”继续教育项目,以科普路演、学术论坛等多元形式,为区域儿保人才成长搭建阶梯。
熊菲主任医师课程分享:从临床到管理的实践经验交流
在儿童保健领域的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与绩效管理分享环节,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高新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熊菲主任医师以“首次从临床视角转向管理思维”的独特分享引发关注。“过去参加的都是学术会议,这次是我第一次系统分享管理经验。”她以自身从临床医生到管理者的角色跃迁为脉络,展开了兼具专业深度与落地价值的经验交流。
针对医院培养模式,熊菲主任医师指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采用“先全科后亚专业”的培养路径,要求儿保医生具备扎实的全儿科基础。例如,新入职医生需轮转所有科室,参与急诊工作,通过全儿科考核后,方可进入亚专业培养阶段。熊菲主任医师强调,这种模式有助于拓宽医生的临床思维,使其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儿童保健问题。
在绩效管理层面,她打破“同岗同酬”的惯性思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保科采用“定级定层”的绩效分配模式,根据医生的职称、工作年限、科研成果等因素,将医生分为12个等级,结合门诊与评估岗位不同系数计算绩效。这种明确的反馈机制,让管理不再是模糊的“印象分”。而对基层医院,她建议从诊断难度入手——当医生看20个病人时,统计其中疑难病例占比,再结合家长满意度,就能避免“看诊量多=绩效高”的粗放管理。
分享中她穿插个人经历与科室故事,如42岁仍坚守发热门诊、带团队晨例会讨论病例等,展现出从临床一线生长出的管理经验,强调学科发展需在人才困境中保持进取。这种从实践里长出的经验,没有生硬的理论,却让每个参会者都能触摸到儿童保健事业在人才与管理夹缝中生长的真实模样。
双中心架构下的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解析
在活动间隙的专访中,熊菲主任医师进一步阐释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高新妇女儿童医院儿保科的学科布局:“儿童保健中心聚焦个体与群体健康,从新生儿筛查到高危儿管理形成闭环;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则整合康复、心理等资源,对多动症、孤独症等提供规范评估。"她强调,这种"基础保健+专科干预"的模式,既发挥华西专科优势,又强化区级医院的公卫属性,实现了"1+1>2"的服务效能。
李世琪分享:AI技术在医院/科室宣传方面的使用方法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高新妇女儿童医院宣传统战部李世琪带来了新媒体工具与AI技术应用分享,围绕剪映、豆包、DeepSeek等工具实操及医院宣传场景落地,为临床与宣传人员提供解决方案。
在短视频制作方面,将素材导入剪映模板,系统可自动完成专业剪辑操作,一分钟内即可生成成品,较传统方式大幅提升效率。她特别强调,视频创作应优先使用卡通形象而非真人,避免版权争议。此外,利用抖音热点视频的“拍同款”功能配合剪映AI配音,能快速实现趣味宣传内容的本地化改编。
针对健康科普内容生产痛点,AI可快速生成专属插图与定制化配乐,但需在文末标注“AI生成”以规避版权风险。DeepSeek工具不仅是问答机器,还能通过“上传文件”功能快速提取文档重点或生成PPT大纲。她强调,AI生成的科普文章必须经临床专家严格审核方可发布,避免专业知识错误。
圆桌研讨:多维破局基层儿保发展现实困局
来自成都各区妇幼保健院的专家围绕人才梯队建设、AI技术应用、医保改革应对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在人才梯队与学科定位方面,针对“医生分工应基于个人意愿还是科室安排”的疑问,形成“性格适配优先”的共识,基层医院应聚焦基础儿保服务,强化“筛查-转诊”机制。面对人才结构困境,基层机构应依托“在园体检”等基础公卫项目夯实客源。
在AI技术应用方面,针对“AI生成内容框架化、图片文字乱码”等问题,专家们分享了“AI生成白板图+美图秀秀后期加字”等实操经验。专家还建议“小步快跑”,先将AI用于标准化场景,再逐步向诊疗辅助渗透。
在医保改革应对上,专家们针对收费降价问题,提出“康复+儿保”合并运营思路与“分级挂号费”模式,同时建议借力残联项目补充经费。在区域协作与质控体系建设上,形成“错位分工”方案,通过“五色管理”强化转诊率考核,构建分级诊疗闭环。
本次活动不仅直面儿保行业“人才短缺、技术应用滞后、医保控费”等共性难题,更通过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高新妇女儿童医院等实践样本,为基层机构提供从学科建设到运营管理的全链条解决方案。与会专家表示,未来将依托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搭建长效交流平台,推动区域儿保服务高质量发展。
四川名医编辑:廖可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