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海南自贸港”④观未来 | “三次教训很沉重,海南的未来‘可预期’”——对话海南省社科院院长钟业昌

红星新闻 2020-10-08 16:29

“这回,对海南有信心吗?”

这是很多人见到钟业昌时,抛出的第一句话。

钟业昌直言:“首先,你信吗?你信的话,我才有必要说;不信的话,我也不必多说。”

这是钟业昌作为一个海南人的本能情感反应,但这种朴素的情感反应,绝非一时冲动,而是他深耕海南三十多年后,深邃思考的结果。

钟业昌是海南省定安县人,自1984年从中南财经大学毕业后,就回到海南大学执教。随后,他由高校转入报社,并在1989年任海南日报社理论部主任。至2012年,他担任海南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党委书记。如今,他是海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省社科联主席,省社科院院长。

微信截图_20201005195700.png

钟业昌 受访者供图

丰富的职业履历,不仅让钟业昌对海南的发展一直保有着新闻人的职业敏感,同时更有着学者的广博思想和深邃思考力。钟业昌对海南的发展历史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知,正是基于这种认知,他对海南的未来持乐观态度,他坚定地认为:海南的未来可期!

就外界对海南发展的一系列疑惑,9月18日、22日,钟业昌两度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向记者同时更是向外界阐述:自贸港为何落地海南?海南如何把握这次难得的机遇?历史上的三次教训,究竟给海南带来什么思考?

一、“这回,海南大不一样”

红星新闻: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海南建省办特区30周年大会并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作为一个海南人,您听到这些消息后,什么反应?

钟业昌:那次大会我也参加了,会场听到这些消息后,非常兴奋,也很激动。我当时认为,这回,海南真的大不一样了。经过两年多的观察,后续的事实也印证了我当初的判断。

红星新闻:很多人可能比较疑惑,全国搞自贸区的省份和城市比较多,比如上海、广东等地都有自贸区,而且发展也不错,但今年6月,海南是第一个获得中央支持和肯定而升格为自贸港的地方,为什么是海南?

939e2705-90a0-4157-83b9-8e39627e8f36_watermark.jpg

6月3日上午,11个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同时举行挂牌仪式 图据海口网

钟业昌:首先,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重视发展海南,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国务院出台很多促进海南开发建设的重要文件,并采取系列重大政策举措,使海南在对外开放中一路高开高走,从1980年的“准特区”,到1983年的“不是特区的特区”,到1988年的“大特区”,到2009年的国际旅游岛,再到2020年的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港;海南走向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时代使然。

其次,海南优势明显和战略意义重大。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而海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又有利于面向“两洋”(太平洋、印度洋)打造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

再次,海南人口60%在农村,从某种意义上说,海南的发展基础、自然条件、人口结构等,更能体现当下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层面的基本特性,搞好海南更能印证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正因此,习总书记要求“海南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让海南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

红星新闻:您认为,这回,海南可以吗?为什么?

钟业昌:我观察研究海南40年,从来没有今天这种强烈的感受,这回,海南可以发展得更好,海南未来可期,非常值得期待。

为什么?这回,真的大不一样。过去的海南,就像一个没有经过培训、没有系好安全带的人,却驾着一辆没有安装刹车系统的车,直接开上了没有划线、没有警察值班的高速公路;在这种情景下,只顾加大油门往前冲,那不出事、能顺利抵达终点是幸运,出事也是必然的。

341456_hnrbtp3_1574261097728_s.jpg

2010年起,海南岛开始建设国际旅游岛。图为2018年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演出活动 图据《海南日报》

这回的不一样还体现在,过去的国际旅游岛被纳入国家战略,现在则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本身就是国家重大战略。所以我常说,过去是海南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现在则是国家战略“下放”海南,海南的使命是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中央层面成立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领导小组,国家发改委设有“海南办”,这就是国家战略“下放”才有的不同凡响、史无前例的大布局。

对海南的发展,中央还确定强力工作机制:“中央统筹、部门支持、省抓落实”,从而以确保海南这一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大国家战略得以顺利实施,行稳致远。

红星新闻:这回和过去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钟业昌:我读《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一个前所未有的感受是,中央给海南人民一个“可预期”的全球自由贸易港。

这个“可预期”,就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制度创新+优惠政策+法治规则”的重要安排。

财政部2020年6月29日晚再放大招,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重大调整通知,我注意到,两个文件均标明:“本通知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至2024年12月31日”,这对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来说,将起到不可估量的“稳预期”作用。过去,我们不是老担心“政策多变”吗?

“稳预期”就能聚集天下财富,就能集聚全球优质生产要素,就能解决海南自由贸易港最最需要的大流量经济活动问题。

我经历了海南改革开放激荡的40年,深深感到过去人们感叹的那种“政策+神话”现象不会在新时代的重现。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宏伟“总蓝图”,一定能如期变成美丽的“实景图”。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重大改革事项由党中央决定、整体工作进度由党中央把握、政策实施情况及时向党中央报告”,顶格开放有顶格保证。

二、历史教训是最好的老师

红星新闻:2018年10月16日,《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对外发布。今年6月,自贸试验区升格为自贸港。中央对海南的支持力度很大,但外界反映,“看起来”,海南发展的还是不够快,和预期有些落差,您怎么看?

钟业昌:其实,海南全面改革开放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中央一开始就设计好了“两个模式,一次转型”的路径,海南自由贸易港是踩着不变的步伐,如约而至、震憾世界的。

过去两年,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可谓是“蹄疾步稳,开局良好”,这为中央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创造了良好条件。

1d6b5e8c452c4b67ab214c7b1b20355a.jpg

加紧建设中的海口江东新区 图据《海南日报》

外界的“看”,往往是图“表”、图“快”。看不到一哄而上的结果,往往就是一哄而散,最终留给海南“一地鸡毛”。在这方面,海南的历史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红星新闻:我们注意到,2018年10月17日,《海南日报》刊发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的文章。文章中,刘赐贵回顾海南发展经历时指出,海南有三次“大起大落”的教训,值得反思。您如何理解和看待这三次教训?

钟业昌:历史的教训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就要认真吸取教训,不犯同样的错误。过去常说“毒草可以变成肥料”,就是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善于吸取教训对成就我们的事业非常重要。

海南历史上“大起大落”的教训主要有三次,分别是:1985年的“海南汽车事件”;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房地产泡沫;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初期的房价大涨。

在不同的时期,每次教训给海南发展带来的不好影响表现不一样,但海南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是一样的。我们错失了一次又一次好的发展机遇,给人留下“扶不起的阿斗”的不好印象。

红星新闻:具体来看,三次教训分别带来哪些影响?

钟业昌:先说海南“汽车事件”。

1985年7月31日,新华社以《海南岛大量进口和倒卖汽车事件真相大白》为题,详尽地报道了中央联合调查组调查海南汽车事件的前后经过和处理意见,一时引起海内外强烈震动。

“汽车事件”错在哪里?错在大量进口汽车等物资倒卖出岛,冲击了国家计划,冲击了市场,违犯了外汇管理规定,破坏了信贷政策,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

观察者认为,海南“汽车事件”花掉了中国辛辛苦苦赚回来的10亿美元外汇,引起了危机。

微信截图_20201005174749.png

海南汽车事件中的汽车 图据网络

想想看,为了进口汽车等物资,当时非法高价从岛外购进外汇5.7亿美元,这个数字是国家允许海南提留外汇的10倍。用于进口汽车等物资的贷款累计达42.1亿元人民币,比海南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还多10亿元。

所以,《人民日报》评论说,海南岛大量倒卖汽车等物资的事件,“这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的一个重大事件”。

“汽车事件”留给海南什么?是三个“包袱”:

一是思想包袱。县处级以上干部思想不大稳定,许多同志深感辜负党的期望,感觉抬不起头来,想振作精神再干,又觉得问题一大堆,困难重重。因此,有的干脆谋求调离海南岛。

二是案件包袱。一些人在倒卖汽车中存在贪污等问题,检查处理这些案件的任务,十分繁重。

三是经济包袱。“汽车事件”中,海南要负担贷款利息,当时要处理的债权、债务约有6亿元。此外,盲目进口、积压待售的各种物资,价值11亿多元。

更大的后果是,当时经济“起飞”势头很好的海南,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海南一时失去了改革的动力。有人甚至说:“汽车事件使海南的改革和发展推迟了10年。”

红星新闻:第二次是房地产泡沫。

钟业昌:这次房地产泡沫主要是发生于1991年至1995年期间,教训同样十分深刻。据有关统计显示,1991年海南商品房平均价格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猛涨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达到7500元/平方米。两年暴涨4倍,实属罕见。

巧合的是,这场房地产泡沫也给海南留下三大包袱:

一是455万平方米的空置商品房长期无人问津。

p8HO-hqtwzec5434292.jpg

1993年,海南的“半拉子工程” (黄一鸣 摄)

二是原规划报建1631万平方米的停缓建工程,这些工程俗称“半拉子工程”、烂尾楼。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海南全省遍布着“烂尾楼”,多达600多栋。海口、三亚等主要城市更是“伤痕累累”惨不忍睹。那时,占全国人口0.6%的海南,留下全国10%的空置商品房。

三是2.38万公顷被圈占的建设用地长期闲置荒芜。

如果说,“汽车事件”的恶劣影响是冲击国家计划、冲击国内市场,那么房地产泡沫破灭,是使海南成为金融高风险区,给海南发展造成致命伤。10年之后的2005年底,海南才宣告摘掉金融高风险区帽子。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从1999年下半年到2007年上半年,海南才处置好积压房地产,消除泡沫后遗症,让海南露出健康发展的曙光。难道我们好了伤疤忘了痛?

所以,我非常欣赏海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决心不再做“房地产的加工厂”,而且采取一系列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的硬核措施,为实体经济发展腾挪空间,增强人们对海南发展的良好预期。

否则,一阵热闹过后,又是一地鸡毛。

红星新闻:第三次教训呢?

钟业昌: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2010年1月4日正式公布),标志着海南岛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想不到,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资金涌入,使海南房价一夜之间猛烈飞涨,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统计数字说,2010年头5天,海南全省商品房交易额达171.12亿元,这相当于2008年海南省全年的交易总额!其中,三亚市凤凰岛建设项目一期700套房开盘当天就销售一空,均价5.5万元一平米,最高的达每平方米9万元,创下海南之最,全国罕见。

1601892512637428.png

1601892692431641.png

2010年初,媒体对海南房价的报道 图据网络

不用“泡沫”,而是用“大涨”来界定国际旅游岛建设初期海南房地产是准确的。

同1991年至1995年泡沫经济时期不一样,这次不是卖不出去,而是中国人“富起来”,所以大家抢着买海南的房子。我当时就听说,内地人来海南买房就像是买白菜;海南大量的空置房,就像台风经过,“一扫而当”。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却不好辨认。

想不到,90年代初期的房地产泡沫,造成了海南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而国际旅游岛建设初期房价大涨,造成的却是海南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

2017年12月23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向海南省反馈督察时,狠批当地房地产行业对当地生态的破坏,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财政过分依赖房地产,房地产企业指到哪儿,政府规划跟到哪儿,鼓了钱袋,毁了生态。”

督察组说,海南一些地市轻视环境保护,热衷搞“短平快”的速效政绩,导致当地自然保护区、优质自然岸线、生态脆弱山体遭受破坏,成了当地生态环境难以抚平的伤痛。

所幸,党中央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设计中提出:“在明确分工和机制措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前提下,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并明确制定实施有效措施,有针对性防范化解贸易、投资、金融、数据流动、生态和公共卫生等领域重大风险。

1601893821364340.jpeg

2017年12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向海南反馈指出,一些沿海县市向海要地、向岸要房情况严重,被房地产“绑架” 央视报道截图

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态度异常坚决:海南的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差,要建设生态环境世界领先的自由贸易港!

三、“放”的程度,取决于“管”的能力

红星新闻:我们留意到,过去两年,无论在推进自贸区建设,还是进入自贸港建设的当下,海南主政者特别强调风险,会不会因历史的诸多教训,使海南这一次也放不开?新时代,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如何把好开放和管控间的关系?

钟业昌:当年海南发生“汽车事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今天,吸取其教训,就是要切实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加强重大风险识别和系统性风险防范,建立健全风险防控配套措施。把握好“一线”放开和“二线”管住的关系,坚持在“管得住”的基础上再“放得开”,把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安全屏障。

7a3b787f09c445598e0a7ca284da776e.jpg

在洋浦经济开发区洋浦港小铲滩码头,轮船忙着装卸集装箱 图据《海南日报》

“放”的程度,取决于“管”的能力。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否则,就会陷入“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就叫”的历史轮回中。

既“慢不得”,也“急不得”,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应有的定力;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行稳致远、久久为功的伟力。

现在最重要的是:蹄疾步稳,持续实现良好的发展开局,给人们“可预期”的未来,重拾海南的发展信心。

实际上,我们观察近四个月的走势,可以看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实现良好开局,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连年翻番,总部企业和优质医疗教育机构加速入驻,尤其是国内外各方参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充分显现了海内外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快建设的强大信心。

红星新闻:和国内其他自贸区的产业发展相比,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是什么?

钟业昌:我对此有个特别体会,就是说自由贸易港政策落地海南,“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竞争新优势”就是最大的落地。加上很多超预期政策的加持,让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能在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壮大实体经济规模与实力的健康方向上奋力前行。

早在对外开放之初,中央就要求海南从资源优势出发、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1983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中强调:“海南的开发建设,必须立足岛内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讲求经济效益,逐步建立起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

至海南筹备建省时,中央仍然重申这个方针,并提出新的要求:“海南的开发建设,必须立足于海南的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同时大力引进外资,特别要注意引进港澳的资金,逐步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外向型经济结构。”

如今,告别房地产“一枝独大”的海南,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构筑的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将是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最鲜艳、最亮泽的颜值。

红星新闻记者 韦星 发自海南

编辑 张寻

延伸阅读>>>>

“直击海南自贸港”①看亮点|免税店购物全体验:买部苹果手机,可省往返机票

“直击海南自贸港”②补短板 | 企业家谈营商环境:对海南发展有信心,也要有耐心

“直击海南自贸港”③谈历史 | 海南省委党校原副校长廖逊:海南改革发展的是是非非